灼灼《何尊》,工艺精美,何以中国,承载中华先民书写答案。---和田玉扬州工阳光玉器出品

尊内藏乾坤 “心中”有“中国”

作品选用和田玉青玉,

青玉色泽陈润适合复古青铜器皿。

复刻中国国宝青铜器皿“何尊”

何尊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富有变化,

是西周早期贵族“何”铸造的一件豪华典雅的青铜酒器。


broken image

何尊在艺术风格强调庄重和厚重感。

这次在复刻上,使用巨大且重的青玉,给人以稳固和坚定的印象。

这种庄严的感觉与古代中国人对神圣和威严的崇拜有关。

broken image

 

线条的设计简约而流畅,通过细致的线条勾勒出器物的形状和纹饰,

创造出和谐平衡的视觉效果。

这种简约的线条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克制和精致。

broken image

几何纹样元素也是何尊上常见的装饰元素。

通过几何线条和图案的组合,创造出对称美和平衡感。

这些几何纹样有直线、弧线、方格等,

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出富有观赏性的装饰效果。


broken image

装饰技法多用浮雕,通过在表面雕刻出凸起的图案和纹饰。

这些浮雕图案是立体的动物、人物或几何图形,

增加了作品的立体感和观赏性。


broken image

这些雕琢上丰富的元素描述,其艺术风格具有神秘、庄重、精细、对称等特点,

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何尊里面同样复刻122字铭文。

broken image

为何工作室耗时数年,倾心复刻这样一件作品?

正是因为“何尊”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

夯实了中华文明之根基,并成为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表征。

上下5000年,“中国”之称从何而来?

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物中

究竟能否找到“中国”最早的出处?

这件青铜器,解答了人们的“千古疑惑”

剥离外表的锈迹

透过历史的沧桑

它展露出深藏的一颗“中国心”

(典故)

1963年,何尊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发现之初,它曾被村民拿回家中装粮食,两年后又流落到废品收购站,差点就被销毁。恰逢宝鸡市博物馆的专家到收购站寻宝,它才以30元钱的身价被专家购回。当时,何尊周身被一层锈迹覆盖,专家也并未发现它的不凡,只认为这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尊。

1975年,国家文物局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全国新出土文物汇报展”,何尊被调往北京展出。展出前,它被送到故宫博物院的修复部作除锈处理。文物工作者在清理掉表层的斑斑锈迹后,在何尊的内底发现12行共122字的铭文。特别的是,这铭文中出现了“中国”两个字——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此前发现的殷商甲骨文卜辞里,“中”和“国”两个字都不曾见有连用。

这段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成周的重要历史事件。

在华夏先民聚族而居的初期,“中国”最初只是一个方位区划上的概念,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何尊铭文中最早的“中国”一词,既体现了周王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也标志着早期“中国”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长河奔流不止息,百川汇聚终成海。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一词的内涵,也从最初的方位区划“天下之中”,不断演变、发展、扩充。与此同时,中华文明一路奔流融汇,终成连绵不绝的浩荡洪流。


规格:直径38厘米*高39厘米*14725克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